有機食品尚難成超市“主角”
“一品一碼”的有機產品追溯體系正日趨完善。按照新規(guī),7月1日起,所有出廠銷售的有機產品將執(zhí)行新國標,統(tǒng)一加貼國家有機產品認證標識(含有機轉換產品認證標識)、惟一編號(有機碼)和認證機構名稱(標識)。經濟導報記者2日走訪濟南多家大型超市發(fā)現,曾經紅火一時的有機蔬菜專柜已經在超市難覓蹤跡。業(yè)內人士表示,由于認證費用昂貴,不少企業(yè)難以承擔,不得不放棄有機認證。超市難覓有機蔬菜2日晚7時,導報記者在銀座購物廣場無影山店的生鮮區(qū)看到,普通蔬菜已所剩無幾,而精品蔬菜銷售區(qū)依然是滿滿當當。導報記者注意到,曾經的有機蔬菜已無蹤影,現在銷售的多是“無公害蔬菜”和“綠色蔬菜”,價格較此前的有機蔬菜也“親民”了不少。以某生產基地的彩椒為例,此前的兩粒裝有機彩椒,標價大都在15元左右,現在彩椒不再有“有機”二字,同樣的包裝一般不超過10元,比原來便宜了約1/3。不過,即便如此,也比普通彩椒貴出1倍以上。導報記者在生鮮區(qū)待了近30分鐘,共看到7名消費者前來買菜,但大多是在普通蔬菜區(qū)挑揀一番,只有一名在精品區(qū)看了看,但沒購買。導報記者和這7名消費者交流得知,其中5名“從來沒買過有機蔬菜,也很少買綠色蔬菜和無公害蔬菜”,兩名“買過,但次數不多”。
曾買過的張女士告訴導報記者,“有機蔬菜太貴了,口味上和普通蔬菜也差不多。”生鮮區(qū)促銷員向導報記者表示,精品蔬菜“賣相好、新鮮”,由于價格相對較貴,購買者多為年輕顧客。在超市二樓,導報記者在糧油區(qū)一排貨架上看到包括雜糧、面條、面粉、大米等多款產品在內的有機產品。但大部分仍只貼有舊標簽,只有少數幾種生產日期在今年4月以后的產品,包裝袋上貼有新的有機追溯標簽,防偽涂層上附有“刮開涂層,查詢真?zhèn)巍钡淖謽。和《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(guī)則》一同實施的,還有新版《有機產品認證目錄》。根據目錄,蜂蜜、枸杞、化妝品、水等產品,都已不能再進行有機認證。但導報記者在蜂蜜專柜看到,某品牌3款生產日期為2011年4月的蜂蜜仍標注“有機蜂蜜”字樣,價格是同品牌非有機產品的2倍之多。對于新規(guī),該專柜銷售人員表示并不知情。導報記者還發(fā)現,有機醬油、有機奶等產品都未加貼有機認證新標簽。高費用成認證門檻
“5月1日后,到期的有機蔬菜認證我們就已不再辦理!睗鲜修r業(yè)局環(huán)保站工作人員向導報記者表示,到目前為止,他們還未受理新的有機蔬菜認證。據這名工作人員介紹,主要原因是有機蔬菜生產過程較難控制,在水源、土壤、空氣污染嚴重的大環(huán)境下,現有土地至少要經過3年的土壤改良,才能開始種植有機蔬菜。而在整個生產過程中,還必須嚴格遵循有機食品的生產技術標準,完全不使用農藥、化肥、生長調節(jié)劑等化學物質,不能使用基因工程技術,除草全靠人工操作,時間成本和種植成本都較高。據了解,在有機認證新規(guī)之下,申請有機認證的每一種產品,每出產一次就要接受一次檢測,無論從檢測項目還是次數來說,都比以往多了不少,企業(yè)需要支付的檢測認證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。上述工作人員透露,一個蔬菜品種的認證費用是幾萬元,如果生產基地有十幾個品種,每一個品種都需驗證,一次費用可能就需要上百萬元,“高費用攔住了不少企業(yè)!闭J證更嚴格,認證成本提高,使得企業(yè)的前期投入相應增加。這名工作人員擔心,這些成本最終都要轉嫁到零售價中去,再加上流通領域的損耗等費用,有機蔬菜的整體售價將會更高,“普通消費者根本沒有實力消費,目前市場上有機蔬菜銷售多為配送和團購,這大大限制了銷售的規(guī)模,導致認證效益和費用不成比例。”鎖定高端消費群
在無影山東路,老家農場的經營者高經理在濟南南部山區(qū)有自己的生產基地,面對成本高、銷售渠道受限,為讓有機蔬菜概念深入人心,老家農場打起體驗牌。公司不定期地組織消費者到蔬菜基地參觀,讓消費者親眼目睹、親口品嘗,以實際口碑為有機蔬菜現身說法。
此外,公司還打破種植有機蔬菜的單一盈利模式,把網上農場模式搬到田間,并拓展為休閑、旅游為一體的有機產業(yè)鏈,帶動有機產品的消費!拔冶容^疑惑的是,國家一直強調食品安全,企業(yè)做有機食品就是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,為什么要設置那么高的門檻,把部分企業(yè)拒之門外!备呓浝碚f,有機食品對于生產條件與技術的要求極為嚴苛,生產量較小。加上目標消費者是小眾群體,銷量低是業(yè)內的普遍情況。本就嚴格的檢驗程序,如今又增加了不少新規(guī)定,無疑將使企業(yè)生產成本居高不下,很難實現盈利。當然,也有企業(yè)迎難而上。冬暖式大棚西葫蘆之鄉(xiāng)——陽谷縣阿城鎮(zhèn)園藝蔬菜合作社理事長劉義元告訴導報記者,他打算先把自己合作社中的200畝地建成有機蔬菜生產基地。
“我們的條件得天獨厚!眲⒘x元說,由于靠近黃河,加之當地工業(yè)企業(yè)少,水源沒有被污染,空氣質量相對較好,成為有機蔬菜種植的一大保障。此外,近年來他一直堅持秸稈腐熟還田,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極低,這使得土壤改良成本大大降低。對于高昂的認證費用,劉義元表示,他打算先認證一個品種,然后利用該品種的帶動作用,逐漸擴大認證范圍!澳壳吧a的都是精品菜,客商分布在北京、上海、哈爾濱、合肥等外地大城市!眲⒘x元說,去年他試著種植有機西葫蘆,“當時我?guī)Я?0根到北京的超市,每根15元,很快就銷售一空。超市負責人說有多少要多少!钡罱K因種植量小、形不成規(guī)模而作罷。
“有機食品還是有銷售空間的,應該鎖定部分高端人群!眲⒘x元說,多數超市定位為面向大眾消費群體,而有機食品主要針對追求生活品質并具有較強經濟能力的消費人群,短期內不可能成為面向大眾消費的超市的“主角”。
“我現在擔心的不是認證費用和銷售問題,而是能否批下來!彼f當地8000畝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連續(xù)兩年檢驗達標后上報,目前還沒有批復下來!爸灰玫阶C件,我有信心做好有機蔬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