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經濟學人》:全球食品安全指數 中國排第39
《經濟學人》信息部于周二發(fā)布的《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》顯示,在受調查的105個國家中,美國排名最高,剛果民主共和國墊底,而中國的食品安全則排在第39位,屬于中上游。
這項指數對105個國家食品安全進行測量和排名,主要關注指標包括食品價格承受力、供應充足程度、營養(yǎng)含量及安全。
中國在本次食品安全指出中排名第39位。報告指出,中國存在食品安全網絡項目、農業(yè)生產波動最小、且有較好的營養(yǎng)標準等。同時,中國面臨的挑戰(zhàn)包括,農業(yè)研發(fā)上的開支不足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高、飲食多樣化程度較低、且政治穩(wěn)定性上有危機。
調查指出,食品安全指數最高的分別為美國、丹麥、挪威、法國和荷蘭。原因是供應充足、國民收入高、食品開支相對其它開銷成本低,及大力進行食品生產研發(fā)。
按照健康標準,一個人每天需攝入2300卡路里熱量的食物。在發(fā)達國家,人們平均每日攝入的熱量多于這個標準1100卡路里。而較不發(fā)達國家民眾每日的熱量攝入則比標準低100卡路里。
食品安全指數最低的國家主要位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,包括埃塞俄比亞、盧旺達、尼日利亞和莫桑比克。非洲的食品安全一直令人擔憂。今年5月,奧巴馬政府稱,美國等八國集團(G8)成員將與非洲領導人合作,增加非洲農業(yè)投資,提高其生產力。
該報告由杜邦公司委托撰寫。杜邦首席執(zhí)行官柯愛倫(Ellen Kullman)在聲明中稱,該指數將促進各國合作,以養(yǎng)活日漸增長的人口。